在广州潮湿闷热的市井巷弄里,一个关于“情债”的故事浮出水面。电影《日掛中天》中,美云(辛芷蕾 饰)与葆树(张颂文 饰)因一场车祸,陷入了无形的情感困境。然而美云的逃离,却让一切失衡了。
五年后,葆树出狱,两人再度相遇。一段关于“原谅”与“偿还”的纠葛,在广州的市井烟火中滋生蔓延。

电影《日掛中天》剧照。
蔡尚君执导的电影《日掛中天》,于11月7日正式公映。影片以克制的镜头、极致的表演与真实的地域质感,直面人与人之间情感的“无解之题”。该片主演之一辛芷蕾凭借对“曾美云”一角的深刻诠释,摘得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项。
这部根植于广州的“中国本土故事”,何以打动威尼斯的国际评委?影片如何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,挖掘普通人内心深处的真情与善念?日前,导演蔡尚君在北京接受南方+记者独家专访,分享了他对影片的独到见解。

克制叙事
“无闪回”与“决绝一刻”
《日掛中天》讲述了一个跨越数年的故事,但全片却不见一个回忆镜头。“坚持不用闪回,是我们创作时非常重要的选择。”蔡尚君说。美云和葆树复杂的过往被有意隐藏,影片通过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对话慢慢揭开往事,如剥洋葱般一点点透露真相。
“这部电影表现的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情感、道德困境,这个‘困境’多义而驳杂,我不愿用直白的镜头给出现成的答案。”蔡尚君分享道,“我研究过很多类似的案例,换一个人往往两三天就承受不住了,但片中的葆树扛了五年。”这五年间,葆树为美云顶罪所积压的委屈与恨意,成为他出狱后故事发展的一个强烈动机。
影片结尾的前十分钟,美云和葆树在公园的回廊里牛策略,面对面坐在两条石条凳上。二人之间的对话,是全片的重头戏。葆树把心底盘桓多年的怨念,以及自己最隐秘复杂的情感,一股脑地向美云敞开。

电影《日掛中天》剧照。
“两位演员对坐,用肢体动作和神态,将过去的回忆、人物的内心做了非常好的呈现。”蔡尚君认为,不论是美云对葆树造成的隐秘伤害,还是二人的难言之隐,人物的诉说表达已经足够,也更有意味。
影片结尾,美云向葆树刺出的那一刀,石破天惊。这一幕,是蔡尚君对“情债能否偿还”这一影片核心问题的回答。
《日掛中天》的片名,取自粤剧《紫钗记》:“日掛中天格外红,月缺终须有弥缝。”从《人山人海》中的“复仇”到这部《日掛中天》的“偿还”,蔡尚君的关注点转向了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与伦理情感。
“情债无法诉说,说不清楚,没法量化。”蔡尚君说。他坦言,从美云离开的那一刻起,有些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。
蔡尚君眼中,美云最后一刻的决绝举动,“让葆树看到了她的苦、她的难,跟自己是一样的,所以才有了最后的眼泪和拥抱。”影片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,促成了二人真正的连接与和解。

生命投入
超越表演技巧的人物塑造
影片最后十分钟,是人物情感的总爆发。蔡尚君回忆道:“拍完这场戏,我就觉得美云一定能拿表演奖。”他形容这十分钟,“像过完了美云的一生一样”。
在这一刻,美云的情感世界全面崩塌:恋情无疾而终,意外流产牛策略,渴求原谅遭拒。蔡尚君盛赞辛芷蕾和张颂文的表演是“相互给予的极致情感交流”。
他特别提到辛芷蕾在卫生间的那场长镜头,称之为“生命完全投入的体验,不是任何技巧所能带出来的表达”。为了表现人物身上长期积蓄的压抑感,他要求辛芷蕾“不要流泪,要含在里面”。
美云流产后走出卫生间的状态,被蔡尚君形容为“像梦游一般”:“那是一种在经历了身心剧痛后的精神恍惚,全凭本能行动。她完全进入了角色。”

电影《日掛中天》剧照。
这种压抑也催生了结尾激烈的情感洪流。这场戏拍了两三遍,第一次拍摄时,辛芷蕾因情感太过投入而瘫倒在地,张颂文的哭泣也完全是真实的。“那一刻,两人都掏空了自己。”
蔡尚君回忆,那场戏中张颂文有一个下意识抬头的动作,是剧本里没有的,是演员最真实的生命反馈。“正是这些细节,赋予了角色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性。”
而这一切,离不开蔡尚君对角色内核的精准定位。开机前,他只给了辛芷蕾一句关键指导:“美云是个行动者,而不是思考者。”他要求她走路、说话快半拍,做事风风火火,“思考和判断都在行动中完成”。正是这一设定,让美云的悲剧形象如此真实可信。

广州底色
时光交织的“无言主角”
《日掛中天》是首部入围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粤产电影作品。影片主要在广州拍摄——在蔡尚君看来,广州不仅是故事背景,更是一位拥有多元面貌的“无言主角”。
“广州的景观有时代的变迁,”他解释道,“从改革开放的印记,到传统文化的积淀,再到现代化的风貌,时代的痕迹在这里交织并存。”这种层次感为影片提供了真实的叙事土壤。

《日掛中天》导演蔡尚君。
广州浓郁的市井气息、潮湿闷热的气候,与影片气质天然契合。加之女主角从事服装行业,这些都让这座城市成为影片拍摄地点的“必然之选”。
为捕捉真实质感,美术指导翟韬提前三个月扎根广州,走访了几十家医院、上百套房子,最终确定了十三行、五羊新村等多个粤味生活气息浓郁的场景。
美云居住的五羊新村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这一片区所具有的那种时光流转感,十分契合角色饱经沧桑的人生轨迹。
而葆树暂居的“筒子楼”,同样是剧组精心选择的场景。蔡尚君说,团队注意到,大城市医院周边常有这类为外地求医者提供的临时住所。“它不只是一个场景,更是一种社会现实的缩影。”
而片中流淌的粤剧元素并非刻意展示,而是作为广州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自然“浸润”在广州这座城市方方面面。
这部深耕于广州本土的故事,赢得了威尼斯电影节评委的共鸣。蔡尚君转述道,最佳女演员奖是“最没有异议的选择”,所有评委一致认为这个奖项应当颁给辛芷蕾。
“这种跨越文化的共识,恰恰印证了真实情感的力量。”在他看来,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揭示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是全世界共通的。“电影作为媒介,天然具备跨越障碍交流的可能。”《日掛中天》所做的,正是剥开技巧的外衣,以质朴的勇气直面生活的真实与复杂,在破碎中寻找属于普通人的向善的微光。
南方+记者 段江含 刘长欣
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牛策略
亿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